(相關資料圖)
8月17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對該院司法建議發送情況進行通報,自建院以來,該院發出司法建議23份,回函率達74%,為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和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司法助力,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互聯網司法的新需求。
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來,北京互聯網法院針對11類涉網案件審判實踐中發現的涉及平臺監管漏洞、未成年人用網機制、網絡黑灰產業鏈、批量案件訴源治理、新技術應用等問題,向有關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23份,建議涵蓋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強化保護機制、提高解紛效率、提升法律意識、擴大法治宣傳等多方面內容。收到回函17份,回函率達74%。
據了解,司法建議發送對象不僅包括京東、微博、快手、每日優鮮等互聯網頭部企業,還包括行政監管機關以及行業協會。法院通過事前加強溝通交流,聽取被建議單位意見,在雙方強化共識的基礎上,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事后定期跟蹤回訪,協助落實整改,形成糾紛治理合力。
近五年來,被建議行政機關高度重視,司法建議回復率100%,均表示積極履行責任,認真落實整改,但個別行業協會與平臺企業的回復率與整改成效有待進一步提升。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趙瑞罡表示,下一步,北京互聯網法院將以涉網典型案件為抓手,深入平臺企業開展調研,加強數據權屬規則、個人信息保護、算法治理等前沿問題研究,精準提出“靶向式”建議,為平臺參與數字經濟活動提供行為指引,引導數字經濟產業健康發展。同時,也將做好司法建議“后半篇文章”,加大類案司法大數據分析研判,形成涉網案件“穿透式”綜合治理方案,并抓好落實效果,為推動社會綜合治理體制機制高質量發展、高效能運轉提供助力。
司法建議
●審理首案“抖音短視頻案”后,北京互聯網法院建議某行政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短視頻行業浮水印應用技術使用范圍和法律屬性,推進平臺版權保護更加規范。
●審理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后,法院建議某行政監管部門加強對“暗刷流量”網絡黑灰產業鏈打擊力度和執法宣傳力度,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審理“超前點播案”后,法院深挖被告平臺《VIP會員服務協議》存在的問題,建議某行政監管部門強化對“一對眾”型網絡服務平臺格式合同的行政監管,指導平臺自主解決糾紛。
關鍵詞:
推薦閱讀